贵州土鸡苗顽固性禽霍乱的诊治体会发表时间:2020-11-18 17:47 贵州土鸡苗顽固性禽霍乱的诊治体会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,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。其发病特征为突然发病,发病时间短,患鸡无明显症状,剖检变化为肝脏有坏死灶等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主要经鸡的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。近期笔者接触到一例典型病例,现将防治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。 一、病例档案 发病时间:2011年11月9日 发病日龄:110日龄 发病数量:1950只土鸡 发病情况:重庆市璧山县新堰村杜某放养的土鸡突然死亡12只,且死亡者均为个体较肥壮的鸡,当天大群鸡采食正常,这些鸡在死亡之前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症状,突然不安,痉挛抽蓄、倒地挣扎、双翅扑地、迅速死亡。 二、剖检变化 死亡鸡只冠、肉髯呈黑紫色,心包积液,心冠状沟部密布出血点、似喷洒状。肝脏肿大、质脆,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,有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的针尖或针头大的坏死点;十二指肠及小肠中段黏膜出血,肠内容物黏稠,呈鲜红色,直肠黏膜充血;腺胃、肌胃在第二次发病时有出血;少数病例气管黏膜充血、有黏液,肺高度瘀血和水肿。 三、实验室诊断 (一)涂片、染色、镜检 无菌取心血或肝脏涂片,分别用革兰氏和瑞氏染色后,置显微镜下观察,见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,呈两端浓染的卵圆形,瑞氏染色为典型的两极着色。 (二)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心包液、心血或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,经37℃24 小时培养,发现普通琼脂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,而鲜血培养基中可见表面光滑、湿润,周围不溶血、边缘整齐的小菌落。取菌落涂片,瑞氏染色,见两端着色的细小杆菌。 根据临床症状、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鸡场发生的疫病为禽霍乱。 四、防治方法 (一)首先将病鸡进行,然后对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。 (二)彻底消毒鸡场。发生疫病的鸡舍用青净农场[葵甲溴铵-溴溶液,兽药字(2008)090136689,上海派斯德生化有限公司]带鸡消毒,每天消毒1次,连续7 天,同时清洗消毒笼具、饲糟、饮水器等。 (三)治疗措施。鸡群采食量224.5千克/天。 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[兽药字(2008)190626010,深圳市华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] 130克饮水。连用3天。 黄连解毒散[兽药字(2009)090065178,上海普强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]1300克拌料,连用3天。 (四)防治效果回访 用药后,第二天死亡5只;第三天死亡2只。但是,在本月15日、19日该鸡场又两次爆发禽霍乱。 下一篇土鸡苗生态养殖技术要点
文章分类:
时事新闻
|